首页 > 联系我们 > 中文版首页 > 康育义中文主页

培养巨人造就巨人的时代
——在南京大学通识课程《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第一堂课的讲演

康育义
2012-3-1

同学们大家好!壬辰新春好!
  新学期新气象 ,我们南京大学出现了一门全校通识课程──《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
  根据我校“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本科教育理念,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从今年开始,也即从2012年开始,学校将着重推进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这就意味着我们南京大学本科教学体系形成三个层次的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素质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这三类课程形成阶梯状结构,层层递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本科教育体系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课程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课程主要关注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素质课程更多地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调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识课程则要求打破专业局限,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要求通过重组教学内容,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融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促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使其全面发展,塑造完整人格。(引自南京大学教务处“关于启动2012年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项目的通知”)

  很荣幸《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被学校确定为今年第一批全校通识教育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综合,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学习文理交叉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与训练。要求了解地质学与自然审美、山水艺术之间的关系;掌握自然审美的理论与方法,确立四维空间自然审美观;了解中国绘画(重点是山水画)的流变、生活来源与科学依据,地质山水画的诞生与特点;自愿参加学习中国山水画入门知识和基本技法。

  今天我很高兴与大家见面,欢迎大家选修《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

  山水地质学(Artgeology) 是一门关于阐述地质山水景观的美学特征及其形成的内外机理的科学。一方面它以艺术的眼光去考察各种山水地质条件下所形成的山川形态的美学内容,另一方面又从地质学角度去考察各种景观艺术美应具备的地质条件。它是地质学、地貌学与美学、艺术学交叉渗透的产物,是自然审美与山水画创作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要把《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列入全校通识教育课程?我想着重谈以下三点。

一、 培养多才多艺的巨人

  恩格斯在《自然辩论法•导言》中,对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热情地写道:“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今天,我们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我们的先人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正在产生巨人的时代。在座的学子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生力军,大家务必抓住机遇,刻苦学习,努力修炼,把自己培养成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时代巨人。

  恩格斯对时代巨人提出了条件和榜样。他写道:“在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光芒。”他以达•芬奇和丢勒等为例做了说明,他写道:“列奥纳多•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阿尔勃莱希特•丢勒是画家、铜版雕刻家、雕刻家、建筑师,此外还发现了一种筑城学体系,这种筑城学体系,已经包含了一些很久以后被蒙塔朗贝尔和近代德国筑城学重又采用的概念。”毫无疑问,我们南京大学培养的学生,就是要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广博知识的,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都展示其优势的人才。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出一批时代的巨人。

  总的说来,本课程(以下简称《山水地质学》)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的。为什么说《山水地质学》和培养时代巨人相关联呢?这得从人脑思维形态来看。一般说来,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是逻辑思维,一是形象思维。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属于逻辑思维,人文科学属于形象思维。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初发,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分野不明显,那时人们既在自然科学领域,又在人文科学领域内涉猎钻研,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全面训练,成为文理兼容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巨人。达•芬奇,丢勒等就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文艺复兴以后,科学开始裂解,出现许多分支学科,文理分道扬镳,分工越来越细,彼此越走越远,人们专一的思维方式激发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单科独进,并逐步走向成熟,新发现新发明层出不穷,创造出近代文明。然而,单科独进的方式受到严重的局限,为了在高层次上推进科学发展,就必须进行多学科的联合与交叉研究。于是,世界科学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各学科又趋向综合,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学科综合趋势加速。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是当前学科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山水地质学》的出现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创建起来的。它把地质科学、美学和艺术科学紧密结合起来,文理开弓,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举,对人脑思维方式进行全面训练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山水地质学》是对人脑思维方式进行全面训练的科学,它使培养造就新的时代巨人成为可能。

  由此观之,在南京大学开设《山水地质学》通识课,就是一项思维方式的综合培养与训练工程。通俗的讲,就是给同学们充实地质科学、美学、和中国绘画艺术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四维空间自然审美能力和创新写作水平。

二、 推进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在《山水地质学》理论指导下创作出来的山水画,称为地质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新分支。所谓“地质山水画”,是指画家深入观察自然山水的形貌,岩石组构,地质构造特征,所处气候带,体察自然山水的风韵,然后进行创作的过程。由此过程创作出来的山水作品,既合地质科学道理,又具中国山水画的神韵与风采。它真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区别于程式化的传统山水画,比自然山水更美的作品。地质山水画不是地质素描,也不是地质照相,而是作者心境与自然真实地融合的再创造,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审美突悟,科学的艺术转换”的结晶。因此,地质山水画就是真正的山水画。它随不同地质构造带、不同气候带的自然山水特征,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因而具有不同的气韵与神采。它不再只是美的装饰品,而是美的原动力。毫无疑义,地质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创新,它的推广与弘扬,必将推进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必将对传统中国山水画带来新的变化,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首先要在我们南京大学培养一批山水地质学的队伍,在这个队伍中至少要出几个乃至几十个地质山水画家。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十五到二十年。我希望三十年后,从他们中间出现几个地质山水画大家。到那时,只有到那个时候,“康画学派”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同学们,你们能亲身参与地质山水画学派的创建,是何等的荣耀。应该说这是历史赐予我们的机遇,我们应牢牢地抓住机遇,义无反顾地把它担当起来,肩并肩地共同奋斗。

  出于上述目的,本课程分理论课和辅导课两部分。每周在讲课基础上另外安排一次辅导课,专门教“山水画入门”。课后大家可自愿报名参加辅导课,时间另行商定。为此,学校专门拨一间工作室给我,我把它命名为“山水地质学实验室”,我们要感谢学校领导对《山水地质学》的支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圆满完成《山水地质学》课教学任务。

  事实上,《山水地质学》在地球科学系教学工作中已经取得不俗成绩,在过去四年(2008-2011)中,共有211个学生听过山水地质学课,其中33个学生跟我学画,一支山水地质学接班人队伍成长了起来。现在山水地质学被推向全校做通识课,我们要满足一部分同学的要求,让他们也能和地科系同学一样得到学习山水艺术的机会。但是,我想在此提请大家注意,在决定跟我学画之前,你必须深思熟虑,以绘画方式去实现多才多艺的大目标,必须是坚定不移的。

三、 占领高地,形成特色,为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贡献

  《山水地质学》诞生于南京大学。目前《山水地质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学科特色有待于今后坚持不懈的宣传和推广,它的影响力有待于今后长期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工作,大家齐心协力,既做理论研究又勤于创作,用我们累累硕果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山水地质学》队伍一旦建立起来,形成学科群体,我们便可牢牢地占领高地,展现我们的特色,为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这是大战略。

  从地质学角度看,近三百年来地质学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如,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力学、经济地质学、山水地质学……等等,在众多地质学分支学科中,只有地质力学(李四光,1960年代)和山水地质学(康育义,1990年代)是由中国人创立的。地质力学在我国石油普查勘探工作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山水地质学将在自然审美和中国山水艺术创作中展现它的魅力。我们有信心把山水地质学不断向前推进。截至2011年,在我国境内有22个世界地质公园,加上18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就有204地质公园。在国外也有42个世界地质公园,这就为我们山水地质学研究与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不但要画遍全国各地质公园,还要走出国门去画天下山,把《山水地质学》推向国际,成为一门世界科学。到那时,只有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山水地质学对世界科学-艺术做出了贡献。我们的地质山水画学派为古老的中国山水画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我们南京大学将成为世界瞩目的山水地质学的科研中心。

    抚昔观今,艰辛创业路漫漫;

    展望未来,群星璀璨真辉煌。

2012-1-3完稿于厦门鼓浪屿

2012-1-30定稿于厦门鼓浪屿 


©2002 - 2012 SuperWork.com